死与新生

2023/04/18 11:12

escape.png

清空

我工作的远程团队近期转线下办公了,于是本周开始我又进入了无业的状态。

这两天主要在做一些「清空」的动作。当初设定四月主题是「清空」的时候,脑子里一下蹦出 EVA 的那部剧场版名字《死と新生》,感觉还蛮符合我想达到的状态的,就拿来当 title 了。

在「清空」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很喜欢 clear, delete, empty, erase, reset… 这些词。看着就很安心,最好什么都没有,空无一物的。

那我主要想把自己过去几个月内积攒的未完成事项做完。一部分是内心抗拒做的,一部分是工作占据时间而没办法做的。人们都在说 second brain,事情不要记在脑子里,要写下来,什么的。我发现即使把这些都记录在本本上,记录在很 fancy 的工具里,对我都无济于事。我脑子里始终会惦记着,「在 xx 地方记录了我有事情要做」「我已经拖了好久都没有把它们完成」。这简直是一个 stress 的源泉。但也是因为我 GTD 实践得不好吧。

我想让这些事项从根本上就不存在了,从 to-do list 上面划掉,从我脑子里也划掉。

于是准备趁这个再度赋闲的假期把它们都做完了。都是不难的事情,但很烦,烦得一再搁置,打开 to-do list 都要做好大的心理准备。

首先,起步一个简单的给自己鼓鼓劲。昨天我把 reading list 里面所有的内容,都过了一遍,包括视频。有些直接删掉了,没删掉的都看过了。那些跟正在研究的课题相关的,就放入相应的文档里。

发现并没有很多值得记住、值得留存的东西。很多内容觉得好像有用,就藏一下,结果藏到现在,看不看也都一样。最后一篇稍后读删除以后,心里的其中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现在我的 readling list,包括其他几个常用应用的收藏、星标、标记…等等都是空的。我以前一直想着,这每天每天增加的「待读」,永远都读不完了。每次打开都还很害怕。但是我下定决心一鼓作气花了一整天,全部看完了。(当然不可能是每一篇都仔仔细细看。)

之后我决定再也不「收藏」东西了。反正我会收藏而不是立即看的都是不太重要的。如果确实很重要但太长或者太难理解,就放到待办那里去,写好时间去看。(也不知道会不会陷入另一个怪圈…

这么看来起步还是比较顺利的。当然,只是清空一下 reading list,看一看而已,都不用花很多力气真的去做什么事。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一周时间搞定所有积攒的事情,不要再被它们拖着了。(喔,不好意思,是我在拖着它们吗。)

我最近在做的、新开始的几件事

1️⃣ 和 Midjourney 一起学习艺术史

我使用 Midjourney 的方法还蛮奇特的。不如说是因为我太没有艺术细胞了,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画面。在学习使用 Midjourney 本身的过程中,看到 Learning Prompt 的作者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让达芬奇画星空,让梵高画鸡蛋,应该很酷。

我就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思。得益于 Midjourney 开箱即用的调教,再加上 Midlibrary 参照来的风格,确实很简单就能算出不错的图片。但每每看到推上关注的创作者们发布一张又一张让人惊叹的图片,点进去一看 Bio,果不其然都是什么 designer, photographer, illustrator 的。

我想我都没有接受过基本的艺术训练,想象力也不太行,难怪只能抄抄作业。既然 Midjourney 很好玩,何不跟它一起来补补课?于是翻箱倒柜找出来几本艺术史的书,一边看一边让 Midjourney 陪着画一些画儿。

2️⃣ 听台大的红楼梦公开课

在 bilibili 的视频名称应该是「欧丽娟讲红楼梦」。

都是在洗澡的时候听,因为我洗澡很慢,就获得了一段宝贵的、漫长而平静的时光。老师的台湾腔也能唤起我对学生时代的回忆。

起初我看视频片段有将近 200 集,心想这什么时候能听完,一集也很长时间了。然而不知不觉听了两个月,已成了每日的必修课。我并没有好好看过红楼梦,只知道一些非常著名的情节,也觉得这个课很有意思。并且发现,长时间沉浸在一件事才会觉得有放松到。很快速地做过,只会觉得自己今天啥也没干,在囫囵吞枣。(像一些很水的「xx 分钟速成」即是。)

3️⃣ 又跑去用 Twitter 了

之前我 digital detox,把用了快 8 年的 Twitter 账号删除了。然后我注册了一个新的空白的账号,利用 NetNewsWire 提供的功能,以单独 Feed 的形式去订阅 Twitter 博主。

然而,然而,最近 Twitter 把 NNW 给 ban 了。引自 NNW 博客:

Twitter suspended NetNewsWire today because, according to Twitter, “This App has violated Twitter Rules and policies. As a result, it can no longer be accessed.”

不过因为 Twitter 要取消免费的 API,而 NNW 并不打算给它充钱,所以这个功能本来就是要被移除的:

We knew that Twitter access would stop working in NetNewsWire later this month anyway, as Twitter is removing the free tier access to the Twitter API.

所以我只好用回 Twitter app。

尽管也有其他方式去订阅 Twitter,比如 RSSHub、Readwise Reader 提供的 Twitter List & Thread 订阅功能(但不能订阅个人,好像),我都觉得麻烦了。也不知道 Twitter 一天三变又要搞出什么花样来,索性直接用官方 app 吧。用正常时间线看,也还好。

我最近不再做的事

⛔ 不再那么关注 productivity、知识管理的话题了

因为我发现,一个 OCD 能有什么生产力可言呀!每天不要犯病就是最好的生产力了…

我仍然对 productivity 和知识管理感兴趣,有好的文章或者其他内容会去看,但不会花太多精力、尤其是在折腾自己的 second brain 上面了。

这对我的 OCD 一点帮助都没有,甚至还会加重。(当然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看到有人把自己的知识库整理得井井有条,工作流也很完美,他就内心非常满足,效率也提升很多。)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觉得,强迫症的人都很喜欢去整理东西?我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甚至还很紧张、害怕整理。这也是我上面提到的,最喜欢空无一物了,我就不用 take effort 在整理上面了。我的强迫症是很害怕把事情做坏,我就会尽量不去做(比如,买东西拜托家里人买)。但不去做不行的时候,我就会一直去检查或者重做。可想而知,升级 second brain 配置这种高级的事情,免不了一番强迫。

然后我就想,现在已经学习了很多、也看了很多资料了,这样子就挺好,别去弄它了。

以及,最近被触动到的:

  1. 三体剧 24 集,青年叶文洁在红岸做研究,拿着铅笔在稿纸上飞快地写写算算的场景。我忍不住很羡慕,觉得这样做研究真的非常沉静。那支铅笔好像还不错(但我猜那时候也没有卷笔刀?至少没有自动的吧)那本稿纸就不能说是很好了。而我用着最 fancy 的工具,这毛病那毛病。
  2. notes.art 这个网站。作者用 iPhone 上人人都有的 Notes app,从 2021 年末开始,每天都创作一幅画。我好像从小就不爱画画,是一个没有天赋的小孩。但临摹能临摹得很好看,美术作业很高分,但我自己从来不会画。到现在长大了,尽管我在学习钢琴,也只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弹奏喜欢的乐曲而已,都没有要自己去创造什么。玩游戏也是如此,我最害怕那些需要自己建造、或者涉及建造元素的游戏,比如 Mario Maker, Minecraft, Fortnite(?) 之类。玩这些游戏的时候,总是能感受到,我是一个空心的人。工具从来都不是限制,创造力才是。Notes 也能每天画好看的画。

好啦。也不知道怎么结尾,今天就聊到这里吧。

喔对了,题图是很早以前用 DALL-E 画的,翻到觉得很切题,就贴上来了。